-
《志愿服务记录办法》
志愿服务记录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志愿服务记录工作,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推动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志愿服务记录,是指依法成立的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以纸质材料和电子数据等载体记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信息。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 第三条 志愿服务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党秀云: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志愿服务立法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志愿服务在我国快速发展,《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为我国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厘清法律关系,依法依规管理 尽管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出台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法规,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专门立法,导致志愿服务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关系不清晰,职责权限不明确,影响并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准确把握《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重点
志愿服务活动是慈善活动的重要形式,对于激发社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和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其立法目的,即“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围绕这一立法目的,《条例》重点对以下问题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强化志愿服务激励 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十分重视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和激励回馈,在志愿服务活动和促进措施两章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诚信社会建设的战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者是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诚信群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志愿服务,是在继承“学雷锋、做好事”的基础上,顺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以法制化手段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近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明确了志愿者权利义务、服务对象权益保障、鼓励发展专业志愿服务,并就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进行了系统规定,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这是志愿服务领域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 志愿服务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条例》更加清晰地界定了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依法规范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条例》解读
国务院近日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专家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 明确志愿服务组织法律地位 志愿服务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条例》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芳表示,志愿服务组织属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志愿服务条例》答记者问
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答: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大型赛会、
12-25 / 2020
了解更多